2017年9月19日,全球奖金最高的教育奖项“一丹奖”公布首届获奖名单,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摘获一丹教育研究奖。德韦克提出了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在她看来,一个人拥有成长型思维,将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而这也是未来发展最需要具备的能力。
01
什么是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
8张图分辨你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思维的人:规避挑战
成长思维的人:欢迎挑战
固定思维的人:痛恨变化
成长思维的人:拥抱变化
固定思维的人:老是关注限制
成长思维的人:总是寻找机会
固定思维的人:在改变现状上无能为力
成长思维的人:凡事皆有可能
固定思维的人:不接受批评
成长思维的人:珍视反馈、主动学习
固定思维的人:喜欢呆在舒适区中
成长思维的人:喜欢探索新事物
固定思维的人:有时候觉得努力是无用功
成长思维的人:每次失败都是一堂课
固定思维的人:认为毕业后无需过多学习
成长思维的人: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
固定型思维模式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而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为了考察我们的智商和能力的测试组成的,我们拥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固定思维的孩子往往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聪明、比较笨,而拒绝接受挑战、面对困难,由此他们的发展潜力会受到限制。
成长型思维模式
如果我们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我们拥有的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那些成功孩子的思维模式就属于成长型的。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未知的,困难和失败只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挑战,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
且当孩子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强有力的联结,长久下去,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也就是说,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但决定了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积极态度,还将通过激发更活跃的大脑活动,提高孩子的智商。
如果说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在行动与想法这种表象层面上是有巨大差异的,那么从作为内部根源的心理层面分析,二者在心理灵活性水平上更是截然不同。
02
什么是心理灵活性
心理灵活性是指一个人可以充分地接触当下,不带有任何防御地面对和体验,此时此刻自己全部的内在体验(想法、情绪、身体感觉、记忆、动机、个人经历等心理事件),允许它们按照原本的样子存在,然后跟随内在价值方向的指引进行选择、坚持或行为的改变。
这种心理灵活性意味着:即使环境变化,即使不同的事情发生,即使不同的想法和情绪出现,你依然有朝着你的价值方向选择的自由;你愿意面对和体验,而不是回避和控制你当下的一切心理活动,并依然有能力去跟随一个长远的价值方向的指引进而行动,而不是跟随你一时的情绪、想法等而冲动、盲动或不动。
03
从心理灵活性角度解读思维模式
ACT认为,由于“回避控制、认知融合、脱离现实、概念化自我、价值不清和行动受限”六大过程,造成了人的心理僵化。ACT将人类的心理僵化直观地用一个六边形模型来表示:六边形的每一个角对应造成人类痛苦或心理问题的基本过程之一,六边形的中心是心理僵化 ( Psychological Inflexibility ) 。这是对六大心理病理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概括,可以用“ACT心理僵化六边形”表示。在心理治疗领域,它又称为“ACT心理病理六边形”。
从两种思维模式上看,固定思维意味着规避、痛恨、限制、无能为力、不接受、舒适区、无用、不过多学习等负面词汇,当头脑中产生这样想法的时候,情绪也会变得负面。从ACT的角度解读,这就意味着此时人们有可能会进入了一种不好的状态之中:
1. 把头脑中对自己不好的想法当成真实的存在——认知融合
2. 对自己贴标签,认为自己不行、做不到——概念化自我
3. 对未来无所谓,不去行动尝试解决困境——冲动、不动或无效行动
4. 总是回忆过去、担忧未来——脱离当下
5.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价值不清
6. 总是和焦虑、抑郁、压力等负面情绪进行抗争——经验性回避
而不同于固定思维,成长思维则意味着挑战、拥抱、寻找机会、皆有可能、主动、探索、学习等积极性的关键词。在这种积极的模式下,人们关注于解决问题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1. 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接纳不可改变的东西——接纳
2. 看清想法的本质,只是语言而已,有时不必当真——认知解离
3. 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眼前正在做的事情上——活在当下
4. 跳出自己,反观自己——以己为景
5. 澄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而活——明确价值
6. 做有用的事情,不白费力气,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行动——承诺行动
在ACT心理灵活六边形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转变的过程:
第一个转变,是接纳与正念过程:通过接纳放下、认知解离、接触当下、以己为景这四个方面的体验性方法,帮助我们从无效的Doing(行动)模式中解脱出来,转变为有正念觉察的Being(存在)模式。目的是为了不再跟随内在的情绪、想法等心理事件而无效行动,不再为了控制或回避不想要的内在体验而付出行动的代价。
第二个转变,是承诺与行为改变过程:由接触当下、以己为景、澄清价值、承诺行动这四者组成,帮助我们在Being模式下,澄清内心深处的价值,从而在价值方向的指引下,转变为Acting(承诺行动)模式。目的是为了在接触当下的基础上,接触内心的价值,跟随价值方向而行动,创造出你生命深处真正渴望的改变。
而这两种转变,也是固定思维与成长思维的差异之处。
04
如何摆脱固定型思维,形成成长型思维?
关于这一点,提出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认为,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或者说,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养的,一些很小的干预就能产生塑造成长性思维模式的作用。在以下视频中的演讲,教授也充分讲解了成长型思维是如何塑造与起作用的。